2022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催人奋进,是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保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为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明确新目标,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保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把握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要求。当前阶段,社保制度基本建成,但统筹层次不高,区域不平衡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成为破题之举。为全力保障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人社部从2020年年初,即启动信息化建设研究,最终确定“大管控”建设模式,即“全国标准统一、数据实时同步、部省两级联动、风险有效管控”的总体思路。截至2022年3月底,部级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完成业务系统接入,初步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管理和业务统一风险管控。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财务系统部省接入,全国基金“一本账”基本形成。
二是把握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当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养老保障计划,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第三支柱制度亟待发展。今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为保障制度顺利实施,我部按照以“账户制”为核心的制度设计,组织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过与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金融行业平台对接,归集制度运行相关信息,为参加人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为各参与机构实施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把握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随着就业形式趋于多样,扩大社保制度覆盖范围,纳入新业态人群成为当务之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启动,是维护新业态人员基本权益的发力点。为减轻试点平台企业和省份的对接压力,人社部主动适应平台企业特点,按“总对总”思路,组织建立全国集中的信息平台,与试点平台企业和省份进行系统对接,为试点实施夯实技术根基。
四是把握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保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社保公共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的发展过程,并需要我们进一步适应群众在城乡、地区间流动和身份变化的需求,持续优化服务,补齐短板,积极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依托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国统一、地区联动、简化规范、方便快捷的社保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学深悟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精神上来。
一是保障全国统筹制度顺利实施。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全国统筹的重要保障和抓手,要继续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所有省份全面接入部级系统。全力保障系统平稳运行,实现数据全国集中管理,构筑涵盖事中管控、事后稽核的风险管控体系,保障基金安全,提升治理效能。
二是保障个人养老金制度顺利推进。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是相关参与方的信息枢纽,要以保障制度顺利实施为目标,全力确保信息平台运行稳定、数据安全、服务便捷。扩大与商业银行及金融行业平台对接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应接尽接”,助力制度实施。
三是保障职业伤害试点工作落地。全力推进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发挥联接试点平台企业和省份的桥梁作用,支持经办服务衔接和信息归集流转,实现全国数据集中管理。不断积累试点经验,完善全国平台,提升经办服务能力,促进规范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跨省通办”和“一网通办”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保卡作为国家民生服务基础性载体的作用,积极推进人社领域“全业务进卡”,不断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持续完善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分类分步拓展全国性、跨地区服务事项,推动业务协同、地区协作、信息共享,提供让群众满意的社保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保信息化也逐步迈入“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全面加快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社保信息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