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开展“两山”转化实践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名单中宁海县以特色经济、生态环境、碳中和度、民生发展、保障体系五大指数均为A+的成绩,排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首位。
一、执法治“利剑”,护“两山”之基。宁海县紧紧抓住法治这个“牛鼻子”,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水有人治、河有人巡、山有人管、绿有人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防治攻坚,坚守生态“警戒线”,聚焦重点区域和行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投用新设备,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截至目前,216个治气项目已全部完成,2家修造船企业基本完成整治;二是全民守法,筑牢生态“高压线”,加强对涉气企业、建筑工地、重点区域道路等实施臭氧应急管控,累计开展专项行动20余次;三是严格执法,坚守生态“生命线”,加强源头防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上马,今年以来累计否决不符合要求的涉气项目10个,涉及投资额1亿元 。
二、激活生态产品内生动能,改革创新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一是宁海还聚焦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用好丰富自然资源,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有序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应用,加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1-11月,全市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实现投产发电,县域清洁能源发电量达9.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可替代标准煤27万吨、减少废气物排放510余万吨;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最小改动、最低污染为要求,接续开展乡村景点“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深化艺术赋能、乡村毕设等路径应用,有序推进乡村景区化改造。1-11月,拥有景区村222个,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73万人次。三是宁海立足县域实际,以林长制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积极探索“林业+”模式,发挥山林资源优势,以“森林资源+地热资源+生态康养”开发利用模式为抓手,打造森林温泉度假村,现已成为“林旅融合”的宁海样板和森林旅游金名片。促进林业与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数智”体系夯实“两山”生态根基。宁海县将数字化手段与生态建设相融合,统筹资源构建“数智”体系,以数字化改革“智护”绿水青山,夯实“两山”转化之基。宁海着手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控,汇集污染源、企业排污、无组织扬尘、机动车尾气、水气环境质量5大监测系统数据。一是宁海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完成1539公里河道入河排污口一级排查和二级排查,目前正在开展溯源和整改,“小蓝之家”完成选址和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缓冲带建设完成2公里;二是打好清废保卫战,成功创建市级百优“无废城市细胞”4个,申报2023年度省级“无废城市细胞”3个,建成县级“无废细胞”45个;三是宁海扎实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技能,鼓励监测技术骨干积极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上岗技能培训,目前,宁海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已覆盖水(含大气降水)废水、生物、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7大类119项监测业务。截止11月底,累计完成345个水气土治理项目;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得分91.59分,居各区(县、市)第一。
宁海县以法治力量严格落实生态空间保护、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战场,谋深谋实“两山”双向转化的机制与路径,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如今的宁海,青山连绵竞秀、绿水蜿蜒流淌,每一处定格都是绿色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