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在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看到,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从教室聚集到校园的操场、连廊等活动场地,跑步、跳格子、踢毽子……校园顿时“沸腾”起来。
据了解,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自去年秋季起就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每天活动2小时的号召,开始探索延长课间的有效方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试行,“14+1”的课间活动模式已实行得较为成熟。所谓“14+1”,就是在课间的最后一分钟提醒同学们需要提前调整状态来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在学校操场,一位正在和同学们做游戏的学生对记者说:“平时下课和同学们做游戏最多只能玩一局,有时候刚刚有了兴致就要回教室了,现在延长5分钟,我们比之前玩得更尽兴了。”
除了操场的运动空间,学校开放了更多学生活动场所,艺术展示空间、棋类游戏空间、连廊阅览空间等成为学生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课间时间的延长,不仅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顺畅地度过幼小衔接,也能让高年级段的学生有更多时间走出教室放松身心。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分享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为达成“课间一刻钟”的目标,学校对课程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按照规定调整优化后,学校上午上课、下午放学和午休午餐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在保证在校时间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支持。学校党总支书记施春芳表示:“我们要求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教、高效地学,真正做到课堂上高效学习40分钟,将课间休息时间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