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夜校”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词汇,突然变成了江北年轻人的“心头好”。有人下班、上学无缝衔接,持续学习“投资”自己;有人每次必达,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有人在夜校去除“班味”,用学习带来的松弛感,熨平生活的“褶皱”……学员们说:“自从上了夜校,我的生活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
AI实操课
“在这里我发现了崭新的世界”
晚上六点半,AI人工智能实操课的大教室内座无虚席。董颀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讲解,在手机上反复修改着一条条指令。当AI最终生成了一张浮世绘风格的精美壁纸时,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作为江北青年夜校的“忠实粉丝”,董颀每期不落,报名参加了制香、古琴、小红书账号运营等多门课程。兴趣爱好广泛的她笑着分享道:“对于AI这样的前沿科技,我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苦于没有专业化的学习平台,而夜校就像一块可靠的敲门砖,为我打开崭新的世界。”
有些年轻人在夜校低成本尝试一个爱好,为人生寻找更多可能性;也有人把夜校看作丰富自我的平台,为自己的未来积蓄更多能量,比如毛建伟。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会与茶产生联结。”毛建伟笑着说道。白天在金融公司上班的他,闲暇时光喜欢通过游戏来放松身心,但年龄渐长,生活总是感到空虚,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热门的养生之道。
茶艺课
“茶艺课上,老师不仅详细讲解了各种茶叶背后的历史文化,还耐心指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茶具,并分享了许多泡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毛建伟回忆道。在实践环节中,学员们分组体验泡茶,温杯、润茶、冲茶、出汤……在香气氤氲里,毛建伟体会到了茶中的禅意,“它教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夜校结课后,茶艺已悄然成为毛建伟生活中一抹新的色彩,“现在,我特别享受每天泡一壶茶,还能用这门技艺帮公司招待客户,感觉日子既充满了能量也增添了诗意。”
“在这里我不再是一个漂泊的异乡人”
今年8月,大大咧咧的东北姑娘张倩来江北工作。她的生活在公司、住所“两点一线”之间循环往复,友谊也仿佛进入了“停滞”状态。
“我有一群无话不谈的好友,但换了新的工作环境,互相距离远了,总感觉与他们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张倩说道,“感觉生活挺无聊的,在江北也没有一起出去逛的新朋友。”
为了改变这种百无聊赖的状态,张倩便报名了感兴趣的瑜伽课。
对她而言,一周两次的瑜伽课程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调剂,“感觉生活有了一个新奔头。”
瑜伽课
起初,张倩以为自己不过是“三分钟热度”,没想到在课上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很快结成“学习搭子”。“我们都对瑜伽有着浓厚的兴趣,交流起来特别投缘。”张倩回忆时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私下里,我们也会互相激励,看谁在瑜伽练习中进步得更快,一起变得美丽和自信。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青涩的学生时代,大家相约一起复习功课,彼此督促,共同成长。”
有了新朋友,张倩觉得江北也更有温度。“我们相约去老外滩看打铁花,周末去北山游步道徒步,她还告诉我如何领取人才补贴。越来越融入到这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漂泊的异乡人,有一种正在‘扎根’的感觉。”
“在这里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在夜校里,我放下了手机,调整了心态,好像突然不内耗了,感觉真好!”陈雯涣笑着说道。作为元老级“学员”,她已经坚持参加了四期课,也“解锁”了不同以往的“夜生活”模式,生活也悄悄变了样!
少儿推拿妈妈班老师向学员演示推拿手法
“以前,每天下班后的时光,常常是用刷手机来打发时间,或者逛直播买买买,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机。”回忆起那段“格式化”的日子,陈雯涣感慨道,“人颓废了,钱包也瘦了,我也经常焦虑!”
陈雯涣也下过决心,想自学一些技能,然而一天忙碌的工作几乎“掏空”了她,当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只想瘫着玩手机。她说:“我感觉自己正在坐以待毙,什么目标也没达成。”
今年3月,陈雯涣从公众号上看到了江北青年夜校,点进去后发现家门口也有上课点位,抱着好奇的想法就报了名,没想到第一期就幸运地抢到了“小红书账号运营”课程的名额,上课的体验非常好。陈雯涣“上了瘾”,又报名了数字绘画。
数字绘画课
夜校成了陈雯涣疏解压力、排解情绪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尽管工作繁忙,我依然坚持上课。每天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但当我回头望去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相当远的距离。如今,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盈,这让我有了更多的底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成人版的“少年宫”、青春版的“老年大学”……夜校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知识更新、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也承载了舒缓压力、丰富生活的精神寄托,成为了年轻人向往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