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病房里,一位老人拉着谷莉娟的手,满是感激地说道:“你们太贴心了,这毛衣、这盖毯,暖在身上,更暖在心里。”
爱心捐赠仪式现场
这份温暖源自“巧姐”慈爱编织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巧姐’服务队”)的深情厚意。此前,“巧姐”服务队的志愿者谷莉娟跟随江北区青柠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探访了江北区内的困境儿童。目睹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后,她在朋友圈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不去不知道,原来我们江北区也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一问,迅速触动了志愿者们的心弦,大家纷纷决定利用自己的编织技能,为孩子们送上冬日的温暖。
冬日寒风凛冽,困境儿童上下学途中常需乘坐公交车或由父母电瓶车接送,严寒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巧姐”服务队与青柠社工携手,决定为孩子们编织帽子、围巾、毛衣等御寒织物。青柠社工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收集了孩子们的织物需求和尺寸信息。而“巧姐”们则各展所长,精选柔软保暖的毛线,一针一线用心编织。短短数周内,这些满载爱心的织物便如约而至,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
孩子们穿上了“巧姐”的毛衣
在为孩子们配送爱心织物的途中,“巧姐”们又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为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老年患者定制毛衣。由于老人们体型各异,市面上的常规毛衣难以满足需求。青柠社工的负责人接到医院求助后,便立即与谷莉娟取得了联系。
在简单商讨并一致同意后,志愿者们亲自前往医院,为每位老人测量尺寸。在编织过程中,她们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为一位体型特殊的老人编织毛衣时,由于老人肚子较大,上半身体型上大下小,普通毛衣根本无法合身。社员们反复拆了三四次,不断调整收针,终于为老人量身定制了一件合身的毛衣。此外,考虑到老人长期卧床,穿脱不便,她们还创新设计了反背毛衣,并巧妙织入了寓意吉祥的小云纹作为装饰。
志愿者们为老人测量尺寸
不仅如此,“巧姐”们还为老人们编织了袖笼、盖毯、袜套等实用物品。袖笼特意设计了暗扣,方便老人挂盐水时使用;盖毯则选用冰条线粗毛线,柔软厚实,既保暖又防潮。一位“巧姐”感慨地说:“毛线很粗,编织难度也大,我们常常累得手臂酸痛。但一想到这些东西都能给老人们用上,就充满了干劲。”
据悉,这群平均年龄在60岁上下的“巧姐”,大多来自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江北学院编织社。对于“巧姐”们的善举,学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编织场所,还持续向她们捐赠毛线。截至目前,“巧姐”服务队已经捐赠了100多件毛衣、围巾等爱心织物。
志愿者正在组织发放毛衣
从困境儿童到老年患者,“巧姐”们用一针一线串联起了两个特殊群体的温暖需求。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她们的善行犹如一束炽热的火焰,不仅温暖着“一老一小”的生活,也深刻展现着“公益无龄界”的理念,为这个冬季增添了无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