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信息 > 信息聚合 > 《雷锋》杂志社采访团走进镇海区解码文明村落的共富之道

《雷锋》杂志社采访团走进镇海区解码文明村落的共富之道

2025-03-06 10:15:42来源:

  近日,我区迎来了一群特殊访客——《雷锋》杂志社采访团,他们专程前往全国文明村澥浦镇十七房村、浙江省文明村九龙湖村,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采访活动。

  跟随采访团队深入走访,见证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动下,镇海区创新使用公益村播、有礼课堂引领文明新风,以乡村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文明”与“共富”的双向奔赴之路。

  一张大桌子、几支小话筒、一台摄像机……步入澥浦镇十七房村,处处皆是文明新风传播之景。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屋内屋外,人人都在讲文明。

  这样的景象因何而来?

  这座占地2.7平方公里的古村,文脉基因源远流长。“老凤祥银楼”创始人郑熙、英雄墨水创始人郑遵法等十七房郑氏后人为村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崇尚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的家风家训。

  2022年,澥浦镇十七房村信息传播中心成立,这是全市首个村级信息传播中心。它的投用,将十七房村内的各类资源聚能盘活,文明新风直达“最后一公里”,群众成为了乡风文明的传播主体和实践明星。

  李文是“文明村播”负责人,在她看来,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让村民的精神富起来。“依托‘信息到家工程’,我们打造了一个乡村直播间,邀请乡土情怀浓、群众威望高、文明素养好的村民,如学校教师、社区民警、医生等担任直播访谈对象,分享民生热点、文明乡风,讲述村里新风新事。”她说,在乡村直播间里,村民们既是“村播”的受众,也是主角。

  用大白话讲实在事,可亲可感可信的“村播”在十七房村火了起来。据了解,“公益村播”已累计播出33期,累计收看量超7万人次。每到开播日,村民都会自发聚集到一处观看,更有不少村民当上了“主播”。

  十七房村村民郑剑祥便是其中的一员。退休后,不服老的他“再次入职”信息传播中心,成为文明传播员。在直播间里,他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文明新事,倡导文明新风;在直播间外,他利用熟知村情、了解村史、熟络村民的自身优势,带头参与并组织发动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主动传播文明乡风理念。

  “在文明实践的带动下,如今村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状态也越发积极向上了!”郑剑祥笑着分享道。

  驶过蜿蜒的山间公路,一路上波光潋滟的湖水与繁茂树木相映成趣。九龙山下、九龙湖畔,坐落着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九龙湖村村民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携画纸而来,捧“牡丹花”而归。笔墨挥洒间,也涵养着九龙湖的文明气质。

  “浙江好人”姜红升是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的主理人。2021年,他受邀携教学阵地转移到九龙湖。初踏入这座美丽乡村,他就沉醉其中。“在这里,有足够大的室内外空间,让我开展太极、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当地还有很多特色民俗活动,能让我丰富课程,也能带领村民了解不一样的文化。”

  如获至宝的他,将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作为“根据地”,办起公益课堂——“香”村课堂。每周末,他都会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原先跟随他上课的外籍友人慕名前来,还吸引了不少九龙湖当地村民。

  姜红升的“香”村课堂很“接地气”。他在“家园”种满了牡丹花,依托这片牡丹花田,村民们或欣赏花朵,或围绕作画,或吟诵作对,或分享生活日常。红牡丹就像是一个切入口,整个九龙湖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文明样貌。

  九龙湖村村民钱新娟是姜红升的“得意弟子”。自一年前偶然听了一堂课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退休后在家实在无聊,自从上了姜老师的课,我找到了人生乐趣,还特意购置了一张画桌在家呢。”自从找到人生乐事,钱新娟的精神世界因红牡丹而焕发光彩。

  以花为媒、以画做桥。四溢的牡丹花香不仅充盈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国内外传统文化爱好者搭起了一座桥梁。

  九龙湖村村民阿英收获了几段跨国友谊。厨艺精湛的她喜欢自带餐食前来上课,还积极分享给外国同学。一来二去,阿英的好手艺在这间屋子里传开来,不同肤色的人成了“饭友”。“现在我不带餐食来了,大家下课会直接来我家,不仅饭菜更热乎,我还学了几句英语呢。”她说。

  从人人都是文明传播员的十七房村到飘满牡丹花香的九龙湖村,这些新变化都印证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简单的“送文化下乡”,而是要为村民搭舞台,让村民担主角,让村民们做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

标签:
免费发布分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