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颜 杨正红 记者 赵明月 朱旭富
近日,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鹌鹑养殖基地迎来了首批10万羽“致富精灵”。记者走进占地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基地看见,一排排整齐的笼舍内,数万羽小鹌鹑正在啄食、饮水,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仿佛奏响了一曲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吹拂下,二普鲁村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经前期调研,营养丰富、市场需求稳定的鹌鹑蛋成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二普鲁村与企业携手合作,建成了配备智能温控系统与自动化喂料设备的现代化养殖基地。
“鹌鹑养殖周期短、见效快,能适应我们这里的高海拔环境。鹌鹑浑身都是宝,鹌鹑肉是滋补品、鹌鹑蛋是畅销品、鹌鹑粪是有机肥。”二普鲁村鹌鹑养殖基地负责人黄伟介绍,目前,养殖基地第一批鹌鹑已经进场,长势良好,预计一个月左右开始产蛋。届时,年产值将突破60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左右。
得益于金川县“支部领航、企业助跑、农户受益”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普鲁村构建起“租金保底+利润分红+务工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鹌鹑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二普鲁村集体经济效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养殖基地日常运营吸纳了30余名村民长期就业,人均月增1000元以上。
“以前我们在外面打工,没法照顾家里。现在在基地务工,每月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能抽出空来照顾家里人,心里感觉踏实多了。”二普鲁村村民尔罗说。
产业融合的创新探索,更是为鹌鹑养殖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目前,养殖基地正谋划“禽——肥——果”生态循环模式,计划把鹌鹑粪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定向供应给金川雪梨种植园及蔬菜基地,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特色农业提供了绿色动能。这种立体农业模式,让鹌鹑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卡拉脚乡党委副书记王吉宇表示,下一步,该乡将坚持“党建领航、链条增值、生态增效”发展路径,依托村合作社打造“白鹤山下・雪山鹌鹑”地域品牌,积极探索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力争3年内形成千万级产业集群,为高寒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二普鲁经验”。
昔日宁静的乡村,因小小的鹌鹑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二普鲁村的鹌鹑正“飞”出雪山,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