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信息 > 信息聚合 > 健康江北 | 随时可能会猝死?这个体内“急救员”帮他解除“不定时炸弹”

健康江北 | 随时可能会猝死?这个体内“急救员”帮他解除“不定时炸弹”

2025-02-10 10:24:01来源:

  春节前夕,宁波市第九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年仅35岁的龚姓患者,住院期间就曾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好在抢救及时,总算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根据龚先生的病情,九院心血管专家在龚先生体内安装了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这个堪称“体内急救员”的小东西能24小时监测心脏活动,一旦发现危险心律,立即自动除颤。目前该装置已在患者体内正常工作,龚先生也已顺利出院。

  准备出院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春节前夕,龚先生是因突发胸闷、气促伴发热到宁波市第九医院门诊的,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肺炎。“突然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胸闷和呼吸困难,本以为只是工作压力过大,起初并未在意,后来症状愈发严重,这才来医院就诊。”龚先生回忆道。在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接诊的心内科张思思副主任医师确诊龚先生患有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

比正常人大了近一倍的心脏

  “他的左侧心室明显扩大,比正常人大了近一倍,心肌壁因此变得很薄,心脏功能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张医生介绍说,正常心肌应该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能够在每次心跳时收缩和舒张,但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身上,心脏肌肉变得又薄又长,松弛而薄弱,这使得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

  通俗地说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脏比正常要大,但是动力不足。

  确诊后,九院心内科团队为龚先生实施了抗心衰、抗感染等治疗后,其病情明显好转。然而就在龚先生准备出院之际,他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心跳骤停。

  幸运的是,经过全体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植入小小神器解除“不定时炸弹”

  据介绍,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到发现时常常已经影响日常生活。这次惊险的猝死经历,可把他和家人吓坏了。

  “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患者的心脏病基础病情仍存在,如果不予干预,那么猝死的风险就像一枚不定时的“炸弹”,永远埋在了这位年轻人的体内。”为避免猝死事件再次发生,宁波九院集团副院长兼心内科学科带头人谢达奇主任医师,同心内科副主任王新强主任医师组织治疗团队,连夜对龚先生的病情展开讨论,并进行充分评估,最终建议在患者体内安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据介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一种体内植入型治疗设备,是目前公认的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ICD的植入不仅能够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还可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数据,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持续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当检测到危险的心律失常时,设备会首先尝试通过低能量电刺激来纠正心律。如果这种方法无效,ICD会立即释放高能量电击,也就是除颤,将心脏恢复到正常节律。

心脏介入手术场景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谢达奇带领专家团队,在介入室历时一个半小时,成功为该患者植入ICD。

  谢达奇说,这个火柴盒大小的装置,堪称“体内急救员”,能24小时监测心脏活动,一旦发现危险心律,立即自动除颤。目前ICD装置已在患者体内正常工作,患者也已顺利出院,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些人群建议植入这种“体内急救员”

  随着中青年人群的社会和精神压力增大,加上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类凶险疾病的威胁。

  据介绍,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有胸闷、乏力等前期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前期表现,而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往往在急性症状出现1小时内死亡。它常常继发于冠心病、心梗、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等患者。这些危急情况的患者都需要专业的心肺脑复苏抢救和体外除颤仪治疗,但往往突发疾病的现场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和设备,很多患者错过了“黄金4分钟”的抢救窗口,从而导致不可逆的死亡。

  对于这种情况,谢达奇提醒广大市民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如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及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存在严重心脏基础疾病、多次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建议进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这是确保长期安全的最好选择。

标签:
免费发布分类信息